当前位置: 中青汽车频道->> 车闻速递->> 正文
汽车评奖谨防公信力缺失

2022-01-01 13:59    来源:经济日报    杨忠阳

又到年终岁末,各种各样的汽车评奖活动开始粉墨登场。有不少企业吐槽:原以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评奖活动会消停些,其实不然,现在大大小小的奖项几乎每天都在颁发,甚至一天好几场,“有的实在领不过来,只好叫快递送上门”。

很难统计清楚目前有多少这样的颁奖活动。梳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项,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车型类,根据产品性能和市场表现评价,给一年内上市的新车颁奖;二是企业类,结合车企销量,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设置奖项;三是人物类,此类奖项一般都是颁给车企领导或销售负责人。

通过评奖表彰的方式,盘点一年的优秀车型、企业和人物,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更好地促进新的一年汽车产业发展,有其积极意义。问题在于,如此泛滥的评奖,究竟有多少公信力?以汽车行业年度车型评奖为例,评价一款车型,不仅需要产品本身的市场表现,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流程,进行严格的道路测试,才能确保公平公正。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车型评奖活动都没有进行任何道路测试,完全取决于评委的主观感受;少数评奖虽能对车辆进行道路测试,也只是象征性地在某地转个圈,做个秀。耐人寻味的是,主办方在奖项设置上又大方得很,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一度被讥讽为“分猪肉”。

公众也并非不知道这些奖项的“含金量”。有人就曾质疑,今年推出的某款新车,车没卖多少,不到一年时间却得了十多个大奖。更奇葩的是,其获奖理由为该企业是这些网站的广告大户;而企业一位副总经理也成为诸多网站年度人物奖得主,获奖理由也是因为“他主管公司广告投放”。如此任性评奖,与买奖卖奖又有何异?

需要追问的是,既然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为何企业和网站仍然乐此不疲呢?关键是彼此有利益诉求。拆解其套路,无非就是网站将评奖发奖作为牟利工具,通过批发奖项向获奖方收取一定费用,或者换取其广告投放资源;而愿意为此埋单的企业,则将所获奖项作为企业荣誉在品牌推广中加以灵活运用。难怪有人调侃,今日圈内盛行的评奖活动,早已沦为黑色幽默式的营销。

正因为有利可图,不只是商业网站,一些自媒体和第三方机构也热衷于搞这一套。由于自身影响力不够,担心知名企业不买账,它们还会抱团取暖,或挂上某某协会的名,或直接拉拢协会参与其中,美其名曰“共赢”。这些巧立名目的奖项和企业获奖理由,其实根本搬不上台面,被各种嘲讽也就不足为怪了;还有所谓的红点奖,这个源自德国的工业设计奖项,近年来之所以被清华大学教授公开质疑,也在于其背后商业利益的博弈,同样值得警惕。

评奖的商业化是市场发展的一种产物,其本身无可厚非,但无论是哪个奖项,不管是谁来主办,都离不开公信力的背书。如果没有科学的评奖机制,或只是与利益紧密挂钩,甚至无原则地异化为互相吹捧、自娱自乐的圈子活动,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任其泛滥,不仅会反噬自己,还会像雾霾一样遮住人们的双眼,加剧行业浮躁,误导社会对产业的认识,甚至带偏产业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责任编辑:王京辉】
中青出行
中青出行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账号,每天推送出行、科技、文化类

品了又品
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也要造车了

对于造车这件事,小米和它的朋友们似乎更喜欢“求人不如求己”。

2021-12-14 10:59
国际油价上涨超过4% 未来上涨动能将逐渐减弱

由于市场对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担忧缓解和沙特提高原油售

2021-12-08 10:48
无惧新毒株 沙特提油价

对于原油的走势,沙特似乎信心满满,即便有来势汹汹的新毒株奥密

2021-12-07 09:41
热门点击

12月30日上午,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间

READ MORE

作为曾经国内汽车经销商行业的龙头老大、“4S店之王”,庞大集

READ MORE

据外媒报道,韩国汽车工业协会(KAMA)预测,由于全球半导体

READ MORE

新能源专属车险改革之后,随着保险权益的增加,车主们所要缴纳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