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青汽车频道->> 汽车互联->> 正文
汽车行业:品质力决定生命力 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

2023-09-27 09:5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吴博峰

连续14年蝉联全球最大新车市场,这是我国汽车市场交出的发展成绩单。

近年来,伴随国内汽车市场转型以及新旧势能交替,汽车市场销量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新能源车屡屡创出历史销量新高,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稳定发展的节拍器。

事实上,我国汽车市场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核心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

高质量发展成业内共识

汽车属于大宗型消费品,具有单价高、复购频率低的特点。基于这样的前提,如何实现车市稳定发展,对于全球汽车市场而言都是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车市保持持续向好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乘用车市场连续8年超过2000万辆。

可以说,我国车市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这种强势表现依然延续至今。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远超业内预期。

为何我国汽车市场始终保持增长动力和平稳增速?原因在于,除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因素外,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我国车市找到了打开消费市场需求大门的钥匙——产品质量提升。

这一点,从消费者挑选车辆的专业性就可看出端倪。

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初期,汽车企业仅通过产品外观焕新或其他细小改变便可以轻松打动消费者。为此,部分车企针对旗下车型采用每年一改款的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做足文章。

不过,表面上的改变对于车辆实际品质提升并无太多帮助。伴随汽车市场不断向纵深发展,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价格,更关注产品的质量。部分核心技术缺失、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车企,因市场表现不佳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以德国车企宝沃汽车为例,进入市场以来,有关其产品质量缺陷的报道从未停止,发动机噪声大、车辆油耗过高、变速箱故障频发等问题,透支了消费市场对品牌的信任。最终,宝沃汽车退出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5年,近20家车企退市都与产品质量缺陷有直接关系。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国内汽车市场开启了一场质量发展的浪潮。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宣布将产品品质提升作为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泰达汽车论坛上表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健全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提升汽车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0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具体来看,行业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得分分别为81.4分和80.3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不难看出,行业持续的质量提升行动取得了积极效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快速推进,汽车企业要由单纯提供产品,逐步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通过数字化手段应用,全面提升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体系,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核心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车企意识到:唯有提供更符合主流消费群体所需的高质量产品,才能满足消费市场日渐提升的用车需求。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各大车企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实现燃油利用率提升,以此降低车辆百公里油耗,在不牺牲动力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在新能源车市场,随着动力电池研发领域的持续突破,单次充电车辆续航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大关,续航里程焦虑已逐渐成为过去时。

实际上,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车企必须依靠产品力来说话。而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自主品牌则是产品力提升换来市场的代表。

众所周知,早期,由于产品阵容单一、核心技术严重缺失,自主品牌往往只能依靠价格优势吸引消费市场关注,这也给自主品牌贴上了“产品不行只能价格来凑”的标签。

中汽协数据显示,由于缺失核心技术话语权,多年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曾遭遇“13个月连降”,成为自主品牌不愿提及的惨痛经历。事实证明,没有好的产品为基础,再便宜的价格也无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此后,自主品牌借助“新四化”转型契机,正式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得益于在电动化领域的提前布局,自主品牌产品力大幅提升,尤其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技术以及自动驾驶领域实现对合资品牌的赶超,现已在汽车市场中牢牢占有主导地位。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达54.2%,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长。

良好的市场表现推动自主品牌投入更多精力在售后服务领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发现,在最近1年售后服务口碑指数排名中,自主品牌均位列各汽车品牌组首位。

8月,一家国产动力电池制造商发布了全新的超充电池,这款电池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快捷充电速度,大幅减少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等待时长。

从解决续航里程焦虑到如今缓解充电焦虑,每一次技术提升都为消费者用车带来更好的市场环境。

叶盛基认为,技术提升不仅是一句口头承诺,而是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汽车企业要扩大品牌和产品的延伸服务,关注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增强品牌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行业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发展不断深化、行业监管需求更为迫切。

用车安全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作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用车安全的关键环节,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安全监管至关重要。

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等新产品、新技术,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推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配套的技术指南等文件,推动沙盒监管制度安全可控,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中明确,沙盒监管的对象是在车辆中使用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或实现各级别自动驾驶、远程升级等新功能新模式。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是在后市场阶段针对车辆应用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安全测试的机制,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查找问题、改进设计、降低风险。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据悉,该指南是在对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需求和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的框架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逻辑更加清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与传统汽车使用功能不同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拥有“常用常新”的用车体验,这与车辆搭载OTA技术有关。

针对这一新兴技术,市场监管总局此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提出,车企使用OTA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以及使用OTA消除车辆缺陷、实施召回的,需要备案。同时,要求如果OTA方式未能有效消除缺陷或造成新的缺陷,生产者应当再次采取召回措施,表明了加强汽车召回监管工作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车企通过OTA技术进行大范围召回,节省了消费者往返汽车4S店的时间成本。例如,5月12日,特斯拉累计召回包括Model S、Model X在内的多款车型,累计超过110万辆。更新后的车辆,可以根据车主喜好对驾驶模式做出调节。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国内汽车市场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赛道。相信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汽车市场将从产品、技术及消费市场环境等层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改变。(吴博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责任编辑:王京辉】
中青出行
中青出行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账号,每天推送出行、科技、文化类

品了又品
工信部:我国已建立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

2023-06-21 11:57
工信部:将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

2023-06-21 11:57
国家发改委:加快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表示,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

2023-06-21 11:33
热门点击

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加长版黄金周”,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READ MORE

昨天下午,北京市召开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和安全

READ MORE

“现在高铁线最高速度是每小时350公里,但在真空管道里,用同

READ MORE

9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道路运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