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青汽车频道->> 汽车互联->> 正文
从“满电”到“造电”,长安汽车做对了什么

2023-11-22 22:4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张真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汽车产业健康稳健运行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不少优质转型标杆企业。作为自主车企代表的长安汽车,就实现了技术、品牌、产品、市场的全面跃迁。在11月17日开幕的2023广州国际车展上,长安旗下多款新能源车亮相,并重磅发布进军电池行业的“进阶路线图”。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从全面推进新能源车事业的“满电”,进阶到开拓电池制造体系的“造电”,充分向外界展示了其实力和决心。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分享了进军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产品和体系规划。根据规划,长安汽车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通过电池与整车的内外兼修,全面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带给用户“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的全新体验。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电池规划是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长安之基,是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又一重要举措。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石,核心零部件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强。而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电池也将成为整车能源层中减碳降碳的关键系统。

在长安汽车的电池规划中,其将通过对技术、产品、体系的三大布局,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碳管理,以“性价重体比”(性能、价格、重量、体积最优)的综合思考,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长安力量”。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发布电池规划,推进电池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探索发展新型电池,归根结底源于长安汽车深厚的技术底蕴。只有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厚植创新活力的企业优势,才能在转型道路上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自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新创业以来,长安汽车历经多年探索与积累,充分释放新长安发展势能,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跃迁。

上述负责人介绍,长安汽车在电池系统领域已掌握核心技术180余项,累计申请580项专利,并推出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新一代电池集成、新型高效热管理等行业领先技术。在“智能化”下半场竞争中,全力推进“软件定义汽车”,创新开发SDA平台架构,实现全球开创性产业化的中央+区域环网架构开发及车型搭载,开辟“数智新汽车”赛道。

在品牌方面,长安汽车深入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布局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形成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新发展格局。

其中,长安启源立足“数智进化新汽车”,8月27日品牌发布,两款产品A07、A05全面开启上市交付。深蓝汽车两款产品深蓝S7i、深蓝SL03i均已上市。阿维塔12则于11月10日正式上市,目前预订情况较佳。

不仅国内市场稳健向上,长安汽车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亦在全球多个区域落地。目前,长安汽车泰国子公司已成立,泰国工厂开始动工,即将举办东南亚发布会;在墨西哥,长安发布了墨西哥战略与皮卡品牌;在欧洲市场,长安正设立欧洲总部,将全新开发并导入一系列本土化产品。

正是基于技术、品牌、产品、市场的全面跃迁,才得以让长安汽车从“满电出发”进阶到“造电创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以全新的数智新汽车、混动产品阵营、硬核的技术展品,展现出新能源、智能化的技术实力和储备;而新发布的电池规划则为长安新能源产品注入全新活力,将助力其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稳健转型,持续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京辉】
中青出行
中青出行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账号,每天推送出行、科技、文化类

品了又品
工信部:我国已建立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

2023-06-21 11:57
工信部:将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

2023-06-21 11:57
国家发改委:加快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表示,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

2023-06-21 11:33
热门点击

全国共有334家网约车平台,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33.

READ MORE

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11月2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10月份主

READ MORE

今年10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10月

READ MORE

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了解到,为配合地铁新线3号线建设,按照相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