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青汽车频道->> 汽车互联->> 正文
陈昊:科技创新塑优势,共绘发展同心圆

2024-01-24 18:54    来源:中国日报网

1月23日,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CSVA)第一届理事会暨产业对接会在武汉经济开发区举行。来自经开区的近50家企业参加了大会,围绕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及配套系统等领域开展对接合作。作为整车企业代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出席活动并致辞,围绕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分享了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科技创新、品牌向上、助力汉台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CSVA)第一届理事会暨产业对接会举行

东风汽车成为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CSVA)支持单位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推动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加速重构。陈昊表示,面对加速变革的产业与市场,东风汽车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引擎,“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累计将达千亿级,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6%,并深入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完善研发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三横三纵”关键技术和核心资源自主掌控,构筑新质生产力,培育释放发展新动能,以生产力跃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东风汽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昊致辞

目前,东风在乘用车领域完成了2+1平台布局,打造出M TECH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架构、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三大平台。动力总成方面,坚持超级混动(PHREV)、纯电、氢能并进的技术路线,打造了乘用车“马赫动力”、商用车“龙擎动力”、“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智能化领域,东风打造了悦享智能品牌,依托AI人工智能技术、中央计算平台和数字化研发体系等,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生态四个维度实现核心技术掌控。在新材料、一体化压铸等领域,东风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焕新升级,加快汽车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技术产业化布局方面,东风建成年产60万套电机及驱动总成、30万套电控、20万套电池系统生产能力,推进年产60万套IGBT、5000套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生产能力建设。

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技术解决方案M TECH

近年来,东风公司加快“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以科技跃迁成果为基石,向品牌跃迁、产品跃迁和价值跃迁拓展,不断为用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未来两年,东风将陆续推出14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和10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持续满足用户美好出行的需求。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2025年,将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100万辆。

东风已构建起覆盖豪华、高端、主流全领域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格局。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以硬核科技和颠覆创新,打造“越野新物种”和东方越野文化,首款产品猛士917已开启交付。为社会新中坚力量而来的高端智慧电动品牌岚图,产品已实现“三年三品类”,2023年销量突破5万辆,并相继挺进了挪威、芬兰、丹麦等国,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面向主流市场的“东风”品牌正奋力向前,东风风神加快由燃油车向节能车转型,东风奕派首款产品智雅电动轿跑eπ007已开启预售,国民纯电专业品牌东风纳米首款车型纳米01已正式上市。

岚图汽车已实现“三年三品类”产品布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拓展汽车产业内涵和外延,能源、ICT、消费电子、云计算等行业正深度跨界影响汽车产业生态。对此,陈昊表示:“东风愿与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上下游企业一道持续探索新型整零关系和新型合作模式,探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合作,抢占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高地,持续扩大产业生态合作‘朋友圈’,共绘协同发展的最大‘同心圆’,努力为汽车强国建设和两岸繁荣发展贡献东风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王京辉】
中青出行
中青出行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账号,每天推送出行、科技、文化类

品了又品
工信部:我国已建立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

2023-06-21 11:57
工信部:将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

2023-06-21 11:57
国家发改委:加快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表示,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

2023-06-21 11:33
热门点击

据中国国际航空官方微博1月23日消息,1月22日从北京飞往常

READ MORE

根据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当日发布的2023年度“双碳机场”评价结

READ MORE

2023年充电桩领域投融资依旧活跃,投融资事件23起,涉及投

READ MORE

2024年,北京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有哪些动作?1月20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