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青汽车频道->> 车闻速递->> 正文
新能源汽车加快补能体系建设

2024-06-21 13: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郭宇靖 郑钧天 唐成卓 魏蒙

编者按

正在加快建设的补能体系成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的增长,织密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应用落地以及产业化落子布局,推动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系统的迭代升级……从产品到产业、从技术到应用,创新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显要特征。

北京:宁德时代华北首座电池工厂开工

近日,由宁德时代控股的北京时代电池基地项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作为宁德时代在华北地区的首座电池工厂,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2026年投产,为北汽、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北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

北京时代电池基地项目是北京市2024年“3个100”重点工程中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之一,位置紧邻小米汽车亦庄工厂。项目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按照“灯塔+零碳工厂”高标准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高节拍、高自动化率、高柔性化产线,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该项目主体为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由宁德时代、北汽海蓝芯、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车合资,其中宁德时代为控股股东。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三大件之一,是车辆系统的动力来源。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的电池制造商,目前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均来自宁德时代。

“作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标志性项目,该工厂将进一步完善北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对保障关键电池资源供应、降低汽车零部件运输成本及推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占北京市汽车产业产值近60%,聚集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和海纳川等近40家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

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采用领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北京市共同推进交通电动化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上海: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进社区

近日,上海市首个两轮、四轮电动车集成式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在嘉定区江桥镇匡巷二村小区举行落成仪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充电站集成光伏、储能、换电、充电等功能,形成一个智能、高效、环保的一站式充电设施,其中包含智能充电桩、两轮电动车智能充换电柜、光伏和储能设备等。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胡明华表示,光储充技术是当前节能环保领域最重要的能源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运输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进入社区,可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的充电服务,是提升老百姓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据悉,该充电站由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筹建,致力于打造上海市居民小区改造充电站示范项目。

在费用方面,两轮车充电柜充电1元5小时、两轮车换电柜换电29元10次;四轮车充电6时至22时0.891元/度,22时至次日6时0.581元/度,与两轮车充电市场常规价格标准几乎持平。

刘先生是嘉定区匡巷二村的居民,在周边从事房产经纪业务。作为首批受益居民,他表示换一次电池足够其两天工作所用,“最大的好处是价格不变,但充电时间不需要七八个小时了,从扫码开门到换好电池只需1分钟。”

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两轮和四轮电动车的集成式管理,在改善电动车充电环境和提高运维效率方面效果显著。通过改善小区内的电动车充电环境,不仅有效解决居民小区的充电安全问题,集约化的改造也同时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助于推动上海“美丽家园”的建设进程。

据悉,充换电设备的建设及其后续运维工作,将由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进行统一、高效地升级和管理。同时,相关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将由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与电科集团旗下的上海联联睿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

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所有充换电设施的数据将被纳入全市现有的公共数据采集与市级监测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监控。上海不仅要确保配送人员、小区居民等应用场景下的充电、换电、用电全过程的安全可靠,也将加速上海充换电设施“统建统营”的建设步伐。

据了解,项目牵头方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已在嘉定区安亭镇建立了一条年产值约为1.5万吨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生产线,并获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白名单)资格。

吉林:铅炭电池研发应用取得突破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气温攀升,用电高峰期的到来使新能源储能需求相应增加。近日,拥有“巨型充电宝”之称的铅炭电池研发与应用取得进一步突破,助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

记者了解到,在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白城电化学储能研发基地(下称“基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铅炭电池样品的充放电测试,基地正通过铅炭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助力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

作为新型储能装备的铅炭电池储能系统,可被看作是“巨型充电宝”,可通过日常储电、用电高峰期放电的方式,削峰填谷,缓解用电压力,稳定电网运行。“新能源电力具有较强的反调峰特性。”国家电网长春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姜超说。

“相比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循环利用率等优势,应用场景多样,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优质储能产品的需求。”基地负责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林海波说。

作为“巨型充电宝”的铅炭电池,可看作是“升级版”的铅酸电池,负极添加碳材料后,改善了铅炭电池的循环充放电能力。林海波告诉记者,基地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将由稻壳制成的碳添加剂加入到电池中,不仅能提升电池容量,还能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综合提高电池性能。

能源行业相关专家表示,铅炭电池拥有高安全性、高回收利用率、高性价比等特性,未来在风光发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林海波分析指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深入转化研究成果,即加快以稻壳为原料的碳基添加剂的产业化。

吉电能谷(白城)储能有限公司工程总监王长青表示,当前,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吉电能谷铅炭电池生产及废旧铅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推进,项目建成后,公司铅炭电池年产预计可达8500万kVAh,一年可处理60万吨废旧铅蓄电池。

当前,我国能源领域正发生诸多变革,行业专家表示,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普及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新型储能产业正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新赛道。(经济参考报记者 郭宇靖 郑钧天 唐成卓 魏蒙)

【责任编辑:王京辉】
中青出行
中青出行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账号,每天推送出行、科技、文化类

品了又品
“北京交通”APP实现停车跨区支付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北京交通”APP“停车服务”功

2024-06-18 10:45
滴滴下场做旅游

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近期低调开启了一场旅游

2024-06-18 10:45
中国将对澳大利亚单方面免签 入境游市场再迎利好

继中国宣布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后,时隔不到一周,

2024-06-18 10:45
热门点击

对经营性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门店进行处罚、严查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

READ MORE

6月18日晚,宁德时代官微发布消息称,由宁德时代与北汽集团、

READ MORE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北京交通”APP“停车服务”功

READ MORE

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近期低调开启了一场旅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