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青汽车频道 ->> 出行 ->> 正文

率先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为什么是小鹏?

2021-07-03 07:54 来源:东方网
2020年8月27日,大洋彼岸,小鹏汽车(NYSE:XPEV

2020年8月27日,大洋彼岸,小鹏汽车(NYSE:XPEV)敲响了IPO的钟声,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齐聚美股。不到一年,“蔚小理”中最晚赴美上市的小鹏汽车却抢先加快在港上市的步伐。

2021年6月24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拟全球发售8500万股A类普通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425万股A类普通股,国际发售8075万股A类普通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港股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180港元,股票代码为9868。摩根大通和美银证券为公司联席保荐人。

6月30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其港股发行价定为每股165港元,位于招股区间较高段(对应美股为42.52美元/ADS),按此计算,本次IPO拟募资金额为140.25亿港元。此次定价较初期建议认购价格(180港元/股)折让8.33%,较其当地时间美股收市价每股44.32美元(约合344.12港元)折价约4.1%(1份ADS相当于2股普通股)。

经香港联交所批准后,公司A类普通股发售股份预期将于2021年7月7日开始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股份代号为9868。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将成为今年首个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两地双重上市的中概股。

好奇与怀疑也纷至沓来:登陆美股市场还不足一年,小鹏汽车为何急于赴港上市?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打通新的融资渠道,持续亏损的小鹏汽车是不是缺钱了?率先冲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凭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轰轰烈烈的新造车浪潮中,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无疑是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从成立之初便主打智能技术,随后坚持全栈自研、卡准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小鹏汽车,已打通智能电动汽车软硬件垂直整合模式的完整闭环。

与此同时,复苏中的港交所对中概股互联网科技企业回归表现出极大热情,在迎来百度、京东、哔哩哔哩等涉及AI、电商等潜力公司后,对智能驾驶类公司的渴求也让小鹏汽车成为智能电动车标的的合适之选。

一言以蔽之,企业战略的前瞻与资本市场的渴求之间的价值共识,是小鹏汽车赴港双重上市、冲刺香港智能电动车第一股的底气所在。

双重上市背后

自去年8月登陆美股以来,小鹏股价曾一路飞涨,从15美元/股一度上涨到最高72.17美元/股,市值突破500亿美元。但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趋于冷静,股价相对低迷,按照最新的股价(43.66美元/股),尽管比最高点下跌近40%,但比最初IPO时的价格暴涨191%。

与此同时,小鹏的交付量也在稳步提升,根据IHS Markit 数据,2020年中国有54个汽车品牌售出1000辆或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占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99.1%。其中小鹏排名第12位,市场份额为2.8%。

一年内梅开二度两次IPO,小鹏汽车的迫切让缺钱质疑甚嚣尘上。但事实上,目前小鹏汽车在资金上颇为宽裕。今年5月,小鹏汽车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等流动资产,共计人民币362亿元(55.25亿美元),加上此次港股上市可募得的140亿港元,有利于增强小鹏汽车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市场消息,小鹏汽车港股IPO国际配售部分已录得足额认购。截至6月29日晚间,综合数家券商数据,小鹏汽车暂录得48.2亿元的孖展认购,若以公开发售部分集资7.65亿计算,超额认购约5.3倍,资本市场的追捧可见一斑。

不过由于小鹏汽车距此前美股上市的间隔时间较短,小鹏汽车此次港股IPO并非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而是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即公司在两个证券交易所同时挂牌,且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监管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双重上市的过程比二次上市更为严格,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共同监管。相比之下,若为二次上市,第一上市的监管机构则有主要监管权。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在港股正式上市后,将是继三年前生物技术制药商百济神州在港交所融资9.03亿美元以来,该交易所规模最大的双重主要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使用“二次上市”回归的中概股,小鹏汽车本次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可满足沪港通接入条件,便于借力“北水”,活跃股票成交,市值提升更具潜力。

招股书显示,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45%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约35%用于加速业务扩张,通过全渠道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包括在国内及国际上增加销售及服务接触点。约10%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此外10%用于一般公司运营用途。

“我一直看好智能汽车发展,当中的市场潜力无限,而小鹏汽车从创立至今,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能够将自家研发的软件、硬件深度整合,并且做到量产落地的企业;当中的产品研发包括自动驾驶、高级语音交互等创新技术,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安全性与未来感兼备的创新驾驶体验,这也促成我投资小鹏汽车。” 日前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如是表示,对小鹏汽车的智能化优势给予强烈肯定。

目前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标签愈发明显,对品牌的支撑效应已有成效。7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1年6月及上半年交付成绩,月度、季度及半年度累计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6月交付量达6565台,同比增长617%,其中小鹏P7达到4,730辆,再次打破单车型月度交付纪录。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其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达到30,738台,是去年同期的5.6倍。

二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持续走高,季度总交付辆达到17398台,超过了一季度财报指引的15500至16000台区间。终端用户的认可与肯定,也成为小鹏汽车赴港上市的有力支撑。

重金押注智能驾驶赛道

作为一家深度全栈自研的企业,小鹏汽车在营收和交付增长的同时,也在加大投入技术研发,保持领先优势。不单纯追求高毛利,而是在急速的奔跑中寻求平衡。

得益于P7规模交付后的快速销售增长,小鹏汽车盈利能力持续提高,毛利率增幅扩大。2021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达到11.2%,2020年第一季度为-4.8%。继2020年三季度毛利率转正,去年四季度达到7.4%之后,小鹏实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的正向毛利率。

“从长期来看,一个科技型的汽车企业应该有很高毛利,但从短中期来看,有太高的毛利是错误的。”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去年广州车展直言,“行业里面更多是用一个成熟的体系去思考,我可以理解,但我要走我的特别道路。”

如其所言,小鹏汽车正在按照节奏奔跑在其“特别道路”上。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小鹏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58.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7.87亿元。

由于小鹏汽车坚持走自主研发路线以打造自己的核心差异化竞争力,因此高额的研发投入成为小鹏汽车亏损的重要原因。自2019年至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20.70亿元、17.26亿元及5.3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9.2%、29.5%及18.1%。

团队人员构成中,小鹏汽车公司的61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40%。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2021年研发投入将会大比例增加,着重在智能化方面包括自动驾驶的软件、数据、算法、国际化、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和跟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驱动的硬件的变革。2021年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将翻一倍。

以电动智能为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构筑起下一轮汽车产业竞争的新赛道。当其他新势力及后来者纷纷宣布加强自研投入,大多数自研能力还处于“期货”阶段时,小鹏汽车已先行一步,其自研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PILOT 3.0不仅量产落地,而且领先于行业水平。在2021年一季度交付的所有P7车辆中,约96%可以支持XPILOT2.5或XPILOT3.0。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实现了全栈自研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单独收费的汽车企业,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首次确认了8000万元软件收入。据了解,XPILOT 3.0的累计付费率超过20%,并在今年3月达到了约25%。这是小鹏首次将软件收入算进整车销售收入中,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除整车硬件销售外的持续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截至3月31日,NGP已经辅助小鹏汽车的用户驾驶了230万公里,对于激活了NGP的车辆,其NGP里程渗透率超过50%。此外,小鹏汽车在3月底完成了从广州至北京的3000公里全程高速NGP自动辅助驾驶的远征活动,NGP全程平均百公里人工接管次数为0.7次,变道超车、匝道通过以及隧道通过成功率均超过90%。6月,小鹏汽车进一步推出高级自动泊车Valet Parking Assist,可存储泊车路线达到1公里。

招股书中披露的产品规划也展示了其强大的成长能力,小鹏汽车表示,到2023年底或2024年公司将实现收支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更多的交付量、更高的研发投入以及广泛的产品布局。

除了目前在售的A级纯电动SUV小鹏G3和B级电动轿跑小鹏P7,今年3月鹏翼门版P7已开始交付,4月启动交付磷酸铁锂版本车型后进一步丰富了小鹏的车型矩阵。同时,小鹏G3全新改款G3i将于7月正式发布,预计9月启动交付。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电动汽车小鹏 P5已于四月亮相,53小时内订单量破万,将于四季度启动交付。

2022年小鹏汽车将发布第四款智能电动汽车——基于P7相同平台(Edward平台)打造的一款SUV。同样在2022年,小鹏汽车计划推出下一代智能驾驶硬件平台,下一代三电系统,包括高压系统、超充平台。

何小鹏坦言“智能汽车时代在数年的发展动作会比我们想象来得快”,在他看来,2023年会形成第一个智能汽车的拐点,2025年在中国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的占比将在新车销售中达到60%,智能汽车则会占其中(60%)的50%以上,2028年会形成急速跳跃。

【编辑:王京辉】
作者
中国青年报 汽车圈

我们将通过“八戒社”宣扬我们的价值观……

品了又品
“芯荒”导致库存紧张 高档品牌备货、调价

某高档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透露,“芯片短缺所导致的交付时间延长和

2021-06-28 09:45
事关出行!全国铁路新一轮调图有何新特点?

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在调图已成常态的情况下,

2021-06-28 09:40
美国西部大“烤”

6月的最后一周,这股史无前例的热浪仍在美国西部盘旋。热浪背后

2021-06-28 08:43
热门点击

某高档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透露,“芯片短缺所导致的交付时间延长和

READ MORE

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在调图已成常态的情况下,

READ MORE

6月的最后一周,这股史无前例的热浪仍在美国西部盘旋。热浪背后

READ MORE

国家航天局昨天发布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

READ MORE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