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青汽车频道 ->> 行业焦点 ->> 正文

斯柯达新明锐家族上市,新明锐旅行车起售12.49万

2017-08-23 12:58 来源:青年参考 李晓瑞
8月22日,斯柯达新明锐家族在上海上市,共推车包括首次国产的OCTAVIA COMBI明锐旅行车和明锐改款车型NEW OCTAVIA新明锐,共计12款车型。


  8月22日,斯柯达新明锐家族在上海上市,共推车包括首次国产的OCTAVIA COMBI明锐旅行车和明锐改款车型NEW OCTAVIA新明锐,共计12款车型。

  其中,明锐旅行车提供1.6L、TSI 230、TSI 280三种动力选择,匹配5挡手动和7挡双离合变速箱,结合不同配置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格为12.49万元-17.49万元。新明锐推出全新TSI 230+7挡双离合车型,同时提供1.6L+5挡手动、TSI 280+7挡双离合选择,结合不同配置共带来7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格为11.99万元-16.99万元。

  据悉,明锐旅行车兼具轿车与SUV优势。车长4687mm 、轴距2686mm,行李厢容积可从610L扩充至1740L,满载状态下离地间隙120mm,底盘调教则偏向轿车。

  用户定位上,官方将目标人群锁定,年轻、有个性的群体,而这与旅行车在国内偏小众的实际情况相符,对斯柯达来说,既是对产品线的补充,也是对品牌的丰满。

  升级版新明锐延续一贯欧洲风格,不仅动力总成经过重新布局,外观、内饰、配置也均有焕新之处。

  除全新设计了大灯、尾灯及轮毂等,四门装饰条氛围灯、后排双USB接口、排挡杆前方卡片槽等细节上也进行了优化。此外,新明锐还引进了9英寸多功能导航娱乐系统、BSD盲点监测系统(带倒车警示刹停功能)等配置。

  基于产品特性差异,新明锐和明锐旅行车的用户定位也有所区别,新明锐则主要面向家庭用车需求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斯柯达明锐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明锐累计销售超过115万辆,是国内高端A级车市最畅销的车型之一,也是上汽斯柯达旗下名副其实的明星车型。

  今年恰逢斯柯达品牌入华十周年。十年来,斯柯达旗下已有柯迪亚克、速派、YETI、新明锐、明锐旅行车、昕动、昕锐、晶锐八大车型,覆盖了国内最富的A0、A、B、SUV及旅行车市场。截至目前,上汽斯柯达累计销量已超过210万辆,品牌形象正在向更年轻个性的方向转变。随着新明锐家族的推出,上汽斯柯达的产品阵容更为强大,也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带来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斯柯达品牌宣布将冠名赞助“2017环法中国巅峰赛”。截至今年,斯柯达品牌已连续十四年赞助“环法自行车赛”,也在推进自行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文/李晓瑞

【责任编辑:王京辉】
作者
中国青年报 汽车圈

我们将通过“八戒社”宣扬我们的价值观……

品了又品
长城汽车只对“Jeep”感兴趣

在与通用、大众的合作协议宣告失败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简称菲克集团)注定将与中国合作伙伴结缘。著名媒体人钟师说,显然,菲亚特的“二次复兴”是失败的,这也是菲克集团CEO马尔乔内决心出售的主要原因。

2017-08-23 09:02
自主品牌汽车靠不住?那是以前!

创造中国票房纪录的《战狼2》,除了全程“无尿点”的情节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外,更点燃了国人久违的爱国热情。值得一提的是,7月,在乘用车销量TOP10里,自主品牌已占到了三席:吉利、长城、长安。

2017-08-23 09:01
腾势销量为何依然难见起色?

近期,笔者在对4S店工作人员采访中了解到,腾势品牌自2015年在北京上市销售以来销量一直徘徊不前,其中2015年完成2888台零售,2016年完成2287台,而2017年预计很难完成2000台的零售目标。

2017-08-23 09:01
热门点击

在与通用、大众的合作协议宣告失败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简称菲克集团)注定将与中国合作伙伴结缘。著名媒体人钟师说,显然,菲亚特的“二次复兴”是失败的,这也是菲克集团CEO马尔乔内决心出售的主要原因。

READ MORE

创造中国票房纪录的《战狼2》,除了全程“无尿点”的情节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外,更点燃了国人久违的爱国热情。值得一提的是,7月,在乘用车销量TOP10里,自主品牌已占到了三席:吉利、长城、长安。

READ MORE

近期,笔者在对4S店工作人员采访中了解到,腾势品牌自2015年在北京上市销售以来销量一直徘徊不前,其中2015年完成2888台零售,2016年完成2287台,而2017年预计很难完成2000台的零售目标。

READ MORE
1.jpg

全球汽车工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欧美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推动燃油车向电动车的换代,发达国家主要车企加大投入电动车布局。(一)国外专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强劲需求推动中国电动车发展跃居全球第一,未来优势将继续扩大。

READ MORE